五十四.廣澤尊王

廣澤尊王又稱「保安尊王」,
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之考察,
祂又名「郭聖王」、「郭王公」、「聖王公」,
是一位保國安民之神,
其祖廟在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的鳳山寺.
台灣各地所建的廣澤尊王廟,
都是泉州人遷移來台時,
分靈或分香奉祀的.
廣澤尊王的來歷有數說,
其最普遍的說法是姓鄭,名叫洪福,
是福建省的泉州府人.
幼失雙親,家境貧困無以為生,
所以就在故鄉的陳姓富翁家充作牧童.
此家主人生性非常吝嗇,
且貪得無厭,想找一塊吉地改葬祖先,
以圖大發利市,也特別聘請一位地理失常住家中,
逐日區尋找龍脈,
但這家主人對這位地理師不但未予禮遇,
且處處以苛帛即不誠懇的態度對之.
牧童洪福因與地理師住在一起,
平常殷勤貢茶、敬煙,
伺候得很禮貌與周到.
所以地理師把陳富翁的羊圈內一塊大吉之龍穴給洪福,
且告訴他:
「某天某時把你父母親的骸骨移葬此穴,
勤修道法可成神.」
洪福依言照辦後,立刻逃離陳家,
依照地理師的指點,在飛鳳山的磐石上虔修,
不久道成坐化上昇,遂能神化莫測,
福利鄉里,附近的居民得悉大為感動,
便在飛鳳山頂,鳩資建立一祠,
就是最早的鳳山寺.
有妤祠中神明,常常顯靈跡紓解民困,
尤其對保國衛民,大有貢獻,
感恩的民眾就奉他為「保安尊王」或「廣澤尊王」,
因此小祠也漸漸變成大廟,
成為泉州人民信仰中心.
別有一說是廣澤尊王原名郭乾,泉州府人,
自小孝順父母而聞名鄉里,
因慕道法,潛心修持,
終能道成而坐化於老松之下,
各地善信得訊,爭相膜拜,靈異屢驗,
乃醵資建廟,移置靈蛻永遠奉祀.
其後適逢泉州一代居民大受亢旱之苦,
及集眾向尊王祈雨,旋獲甘霖普降,
百姓甘恩而崇祀更隆,
玉帝論功賜號廣澤尊王.
又有一說為:清世宗雍正在藩為皇子時,
患痘命垂,夜夢一童,
自稱「泉州郭乾,送藥治痘」不久而癒,
經派人調查,認係尊王以神術相助,
於登位後,封為廣澤尊王.
廣澤尊王為泉州府的保境守護之神,
故為祖籍泉州府人的精神寄託,
相傳八月二十二日是尊王的千秋之日.